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行业动态>沙门氏菌在饲料中的检测及其在肉骨粉中的生长特性
沙门氏菌在饲料中的检测及其在肉骨粉中的生长特性
2017.08.15 1967

沙门氏菌在饲料中的检测及其在肉骨粉中的生长特性

 

摘  要:对142份血粉、肉骨粉、鱼粉、乳制品和植物性原料样品进行沙门氏菌检测,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是肉骨粉(50.0%),其次是血粉(18.9%)和鱼粉(15.8%)。动物性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出率(25.7%)远高于植物性原料(13.8%)。分别将10种沙门氏菌标准菌株在肉骨粉中培养后,以CMCC50115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菌数最高(3.8×108cfu/mL);其次是CMCC50774鸭沙门氏菌(4.7×107 cfu/mL)。鼠伤寒沙门氏菌既适宜在肉骨粉中生长,又是一种泛嗜性沙门氏菌,能致人和多种动物致病。因此,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研究对于防范和控制沙门氏菌对肉骨粉的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沙门氏菌  肉骨粉 鼠伤寒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是对人类和动物有极大危害的一类致病菌,能引起急性、慢性或隐性感染。若饲料或饲料原料本身含有沙门氏菌,就很有可能影响到动物和畜产品。预测微生物学可以用于作为控制沙门氏菌污染的预警工具,它是应用表达模型参数与环境变量间的关系,建立饲料基质中沙门氏菌生长模型,根据这些模型,可以定量估计不同条件下沙门氏菌的生长情况,科学评估其风险状况。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可以针对性提出贮存期间的管理措施,从而减少沙门氏菌感染的风险。这就首先需要了解两个问题:一是在众多的饲料和饲料原料中,哪些基质最适合沙门氏菌生长?二是在适宜沙门氏菌生长的饲料基质中,哪些种类的沙门氏菌是最适宜在其中生长的?为此,本文分别对血粉、肉骨粉、鱼粉、植物性原料和乳制品样品进行了检测,并通过在沙门氏菌检出率最高的肉骨粉中接种模式菌株,进一步研究了几种沙门氏菌在肉骨粉中生长状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菌株:沙门氏菌菌株购自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

1.1.2样品:来自饲料企业送检样品。

1.1.3培养基:缓冲蛋白胨、氯化镁孔雀绿增菌液、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胆硫乳培养基、酚红煌绿培养基。均购自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1.1.4沙门氏菌生化鉴定试剂盒:购自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1.1.5分光光度计,TU-190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1.2 方法

1.2.1样品检测,按照GB/T 13091-2002《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1.2.1.1 用非选择性液体培养基预增菌:称量25 g样品至225 mL灭菌缓冲蛋白胨水,在36℃±1℃下培养16 h~20 h

1.2.1.2  在选择性液体培养基上增菌:将培养物接种到氯化镁-孔雀绿培养基和亚硒酸盐胱氨酸培养基中。氯化镁-孔雀绿培养基在42℃培养24 h,亚硒酸盐胱氨酸培养基在36℃±1℃培养24 h或再延长24 h。

1.2.1.3  划线及识别:分别将上面的培养物接种到以下酚红煌绿琼脂培养基和DHL琼脂培养基两个选择性培养基。在36℃±1℃培养,24 h后检查,根据菌落特性,辨别可疑菌落。

1.2.1.4  鉴定:挑出可疑沙门氏菌菌落,再次培养,用合适的生化和血清学试验进行鉴定。

1.2.2肉骨粉中沙门氏菌的生长特性

1.2.2.1以未接种缓冲蛋白胨水为对照,对在缓冲蛋白胨水中培养24h的培养物进行适当稀释,使其在600nm处浊度约为0.8。

1.2.2.2 培养:称取10 g肉骨粉,加入100 mL蒸馏水后灭菌。分别接种1 mL浊度约为0.8的沙门氏菌培养物。36静置培养24 h后检测计数。

1.2.2.3 检测:稀释后选择合适稀释度,倾注法接种至胆硫乳培养基,摇匀后36培养24 h,进行计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样品检测结果

    对142份样品进行检测,血粉、肉骨粉、鱼粉、乳制品(乳清粉)和植物性原料(豆粕、麸皮等)中沙门氏菌的检测结果见表1

表1:几种饲料原料中沙门氏菌检出率

种类

样品数

检出数

检出率(%)

动物性原料

血粉

37

7

18.9

肉骨粉

32

16

50.0

鱼粉

38

6

15.8

乳制品

6

0

0

植物性原料

29

4

13.8

合计

142

33

23.2

 

从表1可以看出,检出率最高的是肉骨粉(50.0%),其次是血粉(18.9%)和鱼粉(15.8%)。动物性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出率(25.7%)远高于植物性原料(13.8%),说明饲料中的主要污染源是含肉成分的原料,特别是肉骨粉、血粉、鱼粉等。这是由于它们含有丰富的营养条件,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以及微量元素,适宜的酸碱环境和一定的氧气环境,会使沙门氏菌大量繁殖。陈沁等(2002)对上海口岸2001年1~6月份进口的动物性饲料498份进行了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结果鱼粉阳性率3.66%,肉骨粉阳性率为13.95%,明虾壳阳性率18.52%,乳清粉和饲料添加剂类阳性率0。韩志辉(2000)分别对97份鱼粉和98份肉骨粉进行检测,共分离到27株沙门氏菌,其中鱼粉14份,阳性率14.4%;肉骨粉阳性13份,阳性率13.3%。何继军和王彪(2009)从229份样品中分离到沙门氏菌27株,分离率11.8%,其中配合饲料阳性率10.1%,浓缩饲料阳性率7.8%,鱼粉阳性率为18.2%,肉骨粉阳性率为15.4%。周春红等(2004)对从江苏省随机抽取的包含鱼粉、肉骨粉、配合饲料等的95份饲料样品中检出5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5.26%。余萍和焦彦朝(2005)对来自贵州省2002年上半年全国饲料抽检的19批样品进行检测,沙门氏菌检出率为26.3%。余莲和磨龙春(2002)从广西随机抽取的33份动物性饲料共检测出6份阳性样品,检出率为18.1%。这些报道表明:动物性饲料尤其是肉骨粉,是沙门氏菌的主要污染源。

 

2.2 肉骨粉中沙门氏菌的生物特性

分别从10种浊度约为0.8沙门氏菌缓冲蛋白胨水培养物中取出1 mL,接种至灭菌肉骨粉中,36培养24 h后检测,结果见表2

表2:沙门氏菌在肉骨粉中培养生长状况表

菌种编号

菌  名

菌量(cfu/mL

CMCC50001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S. paratypgi A

3.0×107

CMCC50004

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S. paratypgi B

3.2×107

CMCC50016

马流产沙门氏菌S. abortus

3.3×106

CMCC50071

伤寒沙门氏菌S.typhi

3.5×107

CMCC50115

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

3.8×108

CMCC50117

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S. paratypgi C

3.7×107

CMCC50119

猪伤寒沙门氏菌武达森变种

S.typhisuis var. voldagsen

2.7×106

CMCC50204

婴儿沙门氏菌S. infantis

2.8×107

CMCC50329

火鸡沙门氏菌S. meleagridis

3.8×107

CMCC50774

鸭沙门氏菌S. anatum

4.7×107

 

表2中表明,10种沙门氏菌在肉骨粉中培养后,以CMCC50115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菌数3.8×108cfu/mL最高;其次是CMCC50774鸭沙门氏菌,菌数为4.7×107 cfu/mL。在肉骨粉中培养后的结果与在实际样品中的检测具有良好的吻合性。韩志辉(2000)通过对分离到的27株沙门氏菌进行鉴定,结果为:鼠伤寒沙门氏菌10株,占5.13%;鸭沙门氏菌6株,3.08%;肠炎沙门氏菌3株,占1.54%;海德堡沙门氏菌7株,占3.59%,鸡伤寒沙门氏菌1株,占0.51%。本研究的培养结果和韩志辉(2000)的鉴定结果说明:鼠伤寒沙门氏菌非常适宜在肉骨粉中生长。据李庆德等介绍(2010),沙门氏菌的细菌依据其对宿主的感染范围可分为宿主适应血清型和非宿主适应血清型两大类。前者除对其适应的宿主有致病性外,很少使其他宿主发病。如马流产沙门氏菌、羊流产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鸡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后者则对多种宿主有致病性,如鼠伤寒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纽波特沙门氏菌、田纳西沙门氏菌等。这说明,鼠伤寒沙门氏菌不仅容易污染肉骨粉,还可能对多种动物产生危害。

 

3 小结

对142份样品(包括血粉、肉骨粉、鱼粉、乳制品和植物性原料)进行沙门氏菌检测,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是肉骨粉(50.0%),其次是血粉(18.9%)和鱼粉(15.8%)。动物性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出率(25.7%)远高于植物性原料(13.8%)。分别将马流产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菌武达森变种、婴儿沙门氏菌、火鸡沙门氏菌这10种沙门氏菌标准菌株在肉骨粉中培养后,以CMCC50115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菌数最高(3.8×108cfu/mL);其次是CMCC50774鸭沙门氏菌(4.7×107 cfu/mL)。

鼠伤寒沙门氏菌一方面非常适宜肉骨粉的生长环境,对肉骨粉的污染机率更高;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泛嗜性沙门氏菌,其宿主专一性不强,能使人和各种畜致病。因此,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研究对于防范和控制沙门氏菌的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推荐

暂无内容